【大灣區】港青落戶深圳創業基地 一個月內獲20多名投資者接洽

政治

發布時間: 2019/04/27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民建聯大灣區考察團深圳福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,了解港青在內地開拓數碼技術市場的過程。(劉螢諭攝)

不少港青北望國內龐大市場,借粵港澳大灣區優惠政策創業。有研發數碼技術的90後落戶深圳福田區創業基地,除易於聘請科技人才,一個月內更獲20多名投資者接洽。

25歲的魏嘉俊,4年前正式營運數碼科技公司,耗時12個月研發,並在去年底推出3D懸浮影像系統,至今已為百多間企業提供服務,當中約30間是國際企業。其公司在去年底,入選由香港青年聯會與民政事務局合作推出的「深圳創業試行計劃」,在福田、南三及羅湖三個創業試點中,他揀選了匯集了騰訊、華為等科技公司的福田區,並在本月正式進駐福田「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」,為期半年。

他說,基地提供不少的行政支援,協助他們在內地成立公司,更有舉辦不同的聯繫活動,擴大了與不同投資者的人脈網絡。

隨着國內各省市均在競爭人才,各地政府都提供創業的政策優惠。魏嘉俊認同,政策的確可以協助公司開源節流,但對他而言,「到大灣區發展不是因為政策,而是因國內市場極大」,容易接觸國內、外企業,令業務可擴展更多市場。

視市場及人才為開拓業務的關键因素,魏嘉俊認為,香港科技人才緊絀,相反在大灣區中容易汲納相關人才,加上「在香港聘請一位高層員工或要6、7萬元」,但內地員工的薪金水平相當低,以上考慮成為他公司心到內地開拓市場的一大誘因。在內地短短一個月,其公司已經與二十多個來自香港、東南亞等地方的投資者接洽。

除了與本港比鄰的深圳,是港人創業開拓內地市場的「落腳點」,由本港出發需要兩小時車程的佛山亦有創業基地。在港開設醫療診所的朱鼎良,一直有興趣醫療科技及保健食品,他認為,對比於深圳、前海和珠海等地,佛山是在中醫藥方面一直較為有名,加上受到當地政府的邀請,故決定落戶當地的創業基地「工合空間」進行研發,相信數月後就可完成產品開拓,而其業務亦會在港發展。

朱坦言,在香港和佛山營運公司的成本相差很大,例如在基地,他獲分配的人才公寓,租金每月約人民幣6百元,而擁有高學歷人士更可獲人民幣9千多元的租金津貼,及2萬元的補貼。他說,只要向當地政府提出遇到的問題,就能以極快速度應對,相反港府未能即時顧及企業需要。

另一營運網上教育短片平台的張龍華,3年多前在完成構思後,落戶前海夢工場,其應用程式亦用時推出。由於公司業務針對粵語市場,故他認為,大灣區的市場正可滿足其平台擴大觀眾群,從而才可再吸引更多有名及實力導師,以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。他說,自從在前海開展業務後,現時應用程序下載量累積近2百萬,每日用家亦達7萬人次,當中約七成來自內地用戶。他相信,相關下載量及人次增加,與落戶基地頻頻向傳媒介紹有關。